瓦房口镇
瓦房口镇位于柞水东南部、金井河中下游,东接红岩寺镇、西靠凤凰镇、南近杏坪镇、北临曹坪镇。镇政府驻街垣社区,距县城79公里。全镇总面积19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998亩,林业用地23.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6.8%以上,现辖7个村1个社区60个村(居)民小组,户籍人口4960户14454人。概括起来,瓦房口镇有四个方面突出特点:
一是气候环境康养宜居。 全镇属北亚热带气候,全年日照1860.2小时,温暖湿润。镇域境内峰峦叠翠,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土石山区地貌。适宜多种类植物群,原始种类保留与繁衍、进化、生长,是有利于各种药物生长的基地,自然形成天然药库。全年日1860.2小时,最冷平均气温0.2℃,最热平均气温23.6℃。极端最高气温37.1℃,最低气温13.9℃,无霜期209天,年降水量742mm,最大降水量1225.9mm(1983年),最小降水量567.6mm(1976年),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不可多得的康养胜地。
二是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瓦房口境内的金井河流段,山峦延绵,不乏立峰突兀,大沟小岔密布,溪流纵横,水源充足。两岸山高坡陡,巨石悬崖随处可见,灌木植丰富,纵深地带有大片乔木成林。山麓使河道不得不形成S型或U型弯,上世纪五十年代龟颈湾斩断龟颈改河造田,七十年代学大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刀背梁劈豁改河获得成功。刘花子沟,清代周太平夫妇的墓葬被列为省级保护文物。
三是产业发展积厚成势。近年来瓦房口镇逐步形成以牧业经济为支柱,以绿色循环经济(有机肥加工)为支撑,以林下经济(突出五味子、连翘等种植)为重点,以柞水木耳、秦岭深山稻米、秦岭中蜂蜂蜜等特色农产品为补充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2025年,全镇种植小麦、玉米、土豆等农作物7558.56亩,在马家台村发展水稻种植80亩,发展春季木耳种植400万袋,连翘2000余亩,猪苓3000余亩,五味子500余亩,存栏生猪10000余头。近年来培育了“科沃”有机肥、“金星”饲料、“祥蜂垣”蜂蜜等一批本土名优特产品。
四是交通设施持续完善。瓦房口镇政府至小河口段道路改建工程全长10.93公里,路基建设基本完成,道路铺装正在紧张进行,预计2025年12月竣工。为瓦房口镇融入“县城生活圈”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