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魅力柞水>>

温暖的回响 | 金米村:金米金米,现在有金又有米

发布时间:2023-04-14


总书记,我想对您说

金米村耳农 王极东


“这几年村子变化特别大,山绿了,水清了,路更宽了,大棚和厂房都建起来了,家里的收入也连年增长,日子越过越红火。大家说,有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小木耳一定能‘种’出大幸福!”(记者 王婕妤整理)

穿过秦岭终南山隧道,眼前豁然开朗,一眼望去林木葱郁、河流蜿蜒,连绵的木耳大棚向山脚延伸。

春日阳光照耀下,群山环抱中的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显得格外美丽。这里的小木耳如今“长”成了大产业。秦岭腹地的这个小山村变绿了,变美了,变得更富了。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金米村,参观了木耳大棚和电商直播基地,深情点赞“小木耳大产业”。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

“总书记的到来带给我们巨大的鼓舞。”4月3日,金米村黑木耳种植基地内,朵朵木耳肥厚光亮、长势喜人,村党支部副书记陈明明说,“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木耳产业越做越大,拓宽了群众就业路、致富路,大家伙儿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图片

小木耳“长”成大产业

4月的金米村,春意正浓。

平坦的坝地里,一排排木耳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串串排列整齐的黑木耳菌棒挂满大棚,菌棒上成熟的黑木耳密密麻麻……村民们正忙着做菌、挂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现代化智能大棚内,耳农王极东熟练地将木耳菌包首尾相连,串起来挂在棚顶。3年来,王极东已由“门外汉”变成了木耳种植专家。

看着小木耳一天天长大,王极东的信心越来越足:“今年,我又多种了1万袋木耳,总规模达到6万袋,两季下来能收入4万元。”

3年前,在村里的智能联栋木耳大棚内,习近平总书记关切询问木耳产业发展状况。

如今,金米村的小木耳“长势”如何?

“我要给总书记汇报,木耳产业越做越大,村民的生活红红火火。”说起村里的木耳产业发展,陈明明难掩喜悦。

3年来,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金米村木耳产业不断“提档升级”,摒弃了传统椴木种植方式,发展温室大棚;建成木耳大数据中心,使木耳生产智能化、可视化;探索发展“竹林+木耳”“果林+木耳”的林下经济和庭院经济。

目前,金米村引进农业龙头企业5家,建成木耳大数据中心、1000吨木耳分拣包装生产线,拥有170多座木耳大棚,种植规模发展到450万袋。群众称赞道:“金米金米,现在有金又有米。”

金米村的“产业经”不断向周边传播。近些年,以木耳为主的特色食用菌产业在商洛遍地开花,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去年,商洛全市栽培食用菌3.88亿袋,总产量38.2万吨,木耳、香菇等食用菌生产规模均居全省第一。


图片
小木耳拓宽就业路

今年42岁的村民何小燕有“四重”身份——技术工人、种植户、农家乐经营者、实体店店主。她笑称:“小木耳让我身兼四职,拓宽了就业路。”

4月2日,趁着空闲,何小燕来到王极东家当上了“临时工”。大棚内,她一手拿起菌包,一手扶着吊袋绳,眨眼工夫,就将菌包固定在绳子中间。

“木耳挂袋期工作量大,种植大户会请一些手巧的村民来帮忙,这时我就是一名技术工人,每天能挣100元。”何小燕乐呵呵地说。

何小燕家里有5口人,种了2万袋木耳。一年春秋两季,她是一名种植户。凭借木耳种植,家里年收入近2万元。

何小燕头脑灵活,致富点子多。趁着农闲,她又在村里开了一家“金米村木耳大厨房”农家乐。桃仁拌木耳、木耳炒腊肉、柞水小炒……这些店里的美食都出自她手。最火的时候,农家乐月收入5万多元。

在自家农家乐旁边,闲不下来的何小燕又开了家木耳销售实体店。每当游客走进商店,何小燕总是热情推荐。

今年1月,木耳种植大户陈庆海在直播间里架起了手机,当上了一名“农民主播”,一时人气大增,木耳销售量猛增。在陈庆海的直播基地里,一盒盒木耳、一罐罐木耳酱、一袋袋木耳锅巴,通过网络平台销往各地。陈庆海说:“农民当主播,土货变网红,小木耳里有大作为。”

种木耳、开网店、做直播……在金米村,不少村民身兼多职,以“多种”身份嵌入产业发展链条。目前,全村187户群众直接参与木耳种植,70%以上农户参与木耳产业发展,村民人均年收入已从3年前的9000余元增加到15860元。

小木耳迸发出的大能量也不断向外扩散。目前,商洛市食用菌产业从业人员达15万人,综合产值60亿元。


图片
小木耳扮靓小山村

多年前,金米村还是一个“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腿泥”的贫困村。“金米金米,要金没金,要米没米”,村名只是祖辈们的一个美好愿望。

如今,这个因木耳而富裕的小山村,告别了贫穷、落后,已是天地一新:池塘里碧波荡漾,道路旁柳絮飞扬,翻新拓宽的柏油路,串联起点缀于青山之间的民居,从高处俯瞰,景色美不胜收。

“以前,村里基础设施不好,环境脏乱差,村口大车一过,尘土飞扬。”说起以前的金米村,65岁的村民陈庆昌直摇头。

才几年工夫,陈庆昌就见证了金米村的巨大变化。村里铺上了柏油路,广场建起了仿古凉亭,家门口修建了别致的生态花园,池塘水清了,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

柞水县小岭镇党委书记陈永富说:“近年来,伴随木耳产业发展,金米村不断改善基础设施,路宽了、房新了、村美了,卫生室、养老院、文化广场、休闲长廊等各类公共服务和娱乐休闲设施一应俱全。”

富裕起来的村民也悄然开启了“新生活”。“晚上很多村民一起跳广场舞,特别热闹。村里还搞起合唱、拔河比赛、采摘木耳竞赛,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陈庆昌说。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近年来,接踵而来的各种荣誉,让金米村人自豪的同时对未来充满期待:建设农业主题公园、生态主题公园,打造木耳规模化种植示范区、秦岭生态田园景观区……一幅崭新的画卷已徐徐铺开。(记者 王罡 王婕妤 王晨曦)


图片

记者手记 | 木耳铺就幸福路


图片


生机与希望,这是走进明媚春光里的金米村最真切的感受。

村道旁,村民栽种的柿子树、樱桃树开始萌芽。告别寒冬,村边的河流正欢快地流淌。大棚里,耳农加班加点地挂着春季菌棒,处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幸福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去年底,耳农何小燕家里添置了一辆小轿车。今年刚开春,她就在木耳大棚里开始忙碌。她说:“小木耳做成了大产业,让我看到希望,感受到了幸福。”

村党支部副书记陈明明说,这几年,他们去过十八洞村、余村等地,每一次参观学习,都令人振奋。他们把好的经验和做法带回金米村,更有信心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把木耳产业越做越大,让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幸福的生活来源于那一朵朵“小木耳”,来源于干部带领群众走对了路子,来源于奋斗创造美好生活。3年过去了,金米村人更加笃定,要坚定不移发展木耳产业。

智慧大棚、木耳加工厂、木耳包装厂……青山绿水间,金米村的木耳产业方兴未艾,丰收和幸福也如期而至。金米村人前行更有动力、未来更有希望。

春风正劲,青山为证。关于木耳的故事,金米村仍将继续写下去,越写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