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政务动态 > 柞水动态 > 

柞水县“四个三”模式强力推进科技扶贫

来源:科技局 宁江芹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19-01-28 14:53

近年来,柞水县牢牢把握科技部定点帮扶的发展机遇,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县为抓手,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支撑作用,创新“四个三”模式,强力推进科技扶贫,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劲科技动力。

一、健全三项机制,夯实各级责任。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紧紧围绕贫困村产业培育、贫困人口脱贫目标,成立了柞水县科技创新委员会,为全县9个镇(办)81个村(社区)配齐了分管科技的副镇长(副主任),引进三区人才21名、省级科技特派员67名,下派县级科技特派员37名,指导贫困村开展科技创新创业。二是创新帮扶模式。建立了科研院所联系龙头企业,帮助企业技术创新,带动一批贫困户脱贫;三区人才联系产业合作社,帮助产业发展壮大,带动一批贫困户造血功能增强;科技特派员联系产业大户,帮助提升科学管理,带动一批贫困户转化为产业大户的“三联三帮三带”科技扶贫模式,集中科技系统力量推动科技扶贫工作。三是完善保障体系。建立了中、省、市、县科技扶贫系统四级联动体系,将科技产业扶贫工作纳入包扶单位、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采取“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评估、一年一考核”,全程跟踪帮扶效果。

二、构建三大平台,筑牢扶贫基础。一是建设创新县区。制定了《柞水县创新型县建设方案》,启动建设以柞水为核心区的商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已被科技部审核通过。累计创建科技示范镇5个、示范村30个、示范户500余家。二是构建创新平台。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了3000平方米的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柞水分中心,培育创客团队16家。投资1000万元的县电子商务平台投入运营,投资1.3亿元的县中医药博览馆正在建设,盘龙公司等20家省市县龙头企业建立了创新中心,年创产值2.8亿元,带动1.3万户农户增收7000余万元。三是建设示范基地。依托西川木耳小镇技术研发中心,成功培育了玉木耳、金木耳、银耳、羊肚菌、竹荪、灵芝等珍稀食用菌。通过引进南五味子北移技术,建设了丰北河五味子标准化千亩大田栽植基地等6个特色产业示范基地,直接带动13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4000余人精准脱贫。

三、打造三大网络,强化科技支撑。一是加强技术推广。建设了柞水县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平台,大力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技三下乡”“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等活动,累计派出科技特派员12批342人次,推广新技术52项,聘请专家教授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得到大幅提升。二是强化院企合作。与12家高校院所、科研企业签订了战略协议,形成了一县多高校、一县多院所的合作局面,与吉林农业大学启动了李玉院士工作站建设,陕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在柞水建立了天麻和竹荪育种基地。全县累计申报专利543件,授权227件,获得省市科技成果奖7个。三是积极争取帮扶。承办了2018年陕西科技活动周暨国家流动科技馆进陕西活动,争取科技部捐建了“科技创新操作室”、陕西省科技厅捐赠了学生学习用品,联系中国印刷科技研究院捐赠了图书资料,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为瓦房口镇九年制学校援建了科技小屋,争取九阳公司为柞水11所农村学校捐赠近百万元的厨房设备,西部超导材料公司为瓦房口镇街垣社区捐助12万元修路资金,科技惠民深受干群好评。

四、实施三大工程,保障扶贫成效。一是全力助推产业发展。围绕木耳产业“1153”计划(发展地栽木耳1万亩1亿袋、年产5000吨、产值3亿元),建成了木耳小镇,促成陕西省科学院在柞水建成了木耳技术研发中心,引进吉林农业大学李玉院士团队及时解决木耳产业发展的关键科技问题,为柞水木耳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去年5月,柞水木耳作为陕西首个纳入“国家品牌计划——广告精准扶贫”的特色产品,在央视8个频道推介,去年9月,柞水木耳在“香港创科博览2018”参展,获得一致好评。二是稳步实施科技项目。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累计在中省市立项科技项目38个,实施“中药材产业化基地建设与示范”等县级科技计划项目47个,建设盘龙生态产业园、小岭现代工业区、西川休闲农业产业园、卉丰农业产业园等省市示范园区8个,建立品种改良、高产示范等基地4个,发展鱼、药、菜、花卉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5万亩,板栗、核桃建园30万亩,生猪、土鸡、大鲵、虹鳟鱼等标准化养殖场20余个,有效带动了区域特色产业发展。2018年申报4个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和10个省级科技创新项目,前期工作已完成。三是推进科技创新创业。建成2000平方米电子商务中心,培育电商企业45家,成立农村淘宝服务站30个、京东服务站10个,发展鸸鹋、林麝、大鲵等特色养殖15家,橡子凉粉、豆腐干等农特产品深加工企业8个,带动贫困人口就业1000余人,户均增收3000余元。

 

文稿编辑:z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