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柞水县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绿色生态优势持续巩固,康养柞水迈出坚实步伐。
积极开展矿山恢复治理。2023年1-10月,全县生产、在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投入资金680万元,恢复治理面积15.5公顷。历史遗留矿山投入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资金78万元,恢复治理面积4.5公顷,完成工程进度70%。在建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编制率达到100%。
深入推进水土流失防治。以小流域为单元,建立生态功能“区域化”差异发展+“一体化”生态认领制模式立体化防治体系,科学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持续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扎实做好水土保持监测,认真落实“三同时”制度,积极实施瓦房沟小流域与金台小流域治理项目,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km2。各项措施实施后,将有效减轻洪涝灾害,美化生态环境面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农业基础设施。
大力实施造林工程作业。2023年以来,共实施以林业重点工程造林为主的造林绿化4.07万亩,占上级下达任务6.55万亩的62.14%其中:人工造林0.05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退化林修复2.52万亩。完成森林抚育0.5万亩。完成2022年造林结果上图7.35万亩和2023年造林计划上图6.55万亩。完成全县退化林摸底调查工作,确定我县退化林面积44.652万亩。
强化畜禽养殖污染管控。印发了《柞水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补充细化实施方案》、《柞水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推广雨污分流、干清粪、固液分离技术,实行“一场一策”污染治理,全县共有养殖户5000余户,其中规模以上养殖场68户,目前累计建设大型沼气4处、小区沼气工程50余处,万吨有机肥生产线1处,规模养殖场的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达到100%,规模以下养殖户5080户,通过采取堆肥发酵还田、沼气和生产有机肥料等方式,全县农村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5.73%。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结合我县实际,编制了《柞水县2023年度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通过检测农产品产地总体质量情况、潜在风险及变化趋势,摸清重点区域农业产品质量情况,进一步完善全县耕地土壤监测网络,在县域内,建立市级耕地土壤环境监测网点6个,不断提高土壤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和水平,为做好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在土地类别划分中存在二、三类污染耕地的9个镇建立了受污染耕地防治工作台账,为及时了解受污染耕地防治、安全利用实施措施效果和全利用率等情况提供了依据。
实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结合“厕所革命”,充分利用早年累计建设的沼气工程,为广大农户免费更换沼气灶具、管件等低耗易损零件,有效提高户用沼气使用率。以加大秸杆机械化综合利用为主导,以推进秸杆能源化、饲料化和基料化为补充,制定印发了《秸杆综合利用工作方案》,推广秸杆粉碎还田、生产饲料技术,形成秸杆综合利用格局,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收入。制定《废弃农膜及化肥农药包装物回收利用专项工作方案》,积极推进农膜回收利用,扶持地膜回收网点,落实残膜回收利用补贴政策,严厉打击违法生产和销售不合格农膜行为。
深化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印发《柞水县2023年度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工作方案》,巩固提升“双创”工作成果,2023年3月荣获第一批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持续走在全市前列。创新制定《柞水县生态文明建设专项基金管理办法》,全市率先启动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申报工作,制定印发了《柞水县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工作方案(2023年-2025年)》,10月17日获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地区称号,是全省乃至西北五省首个试点地区。
返回 环境保护 文稿编辑:张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