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柞水县以全省乡村振兴先行区建设为契机,以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乡村宜居宜业为目标,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一是坚持“强产业”,壮大新支撑。因地制宜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做强镇域经济、村域经济。积极争创国家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县和“中国气候好产品”品牌,实施农业特色产业工程,持续提升农产品品种、品质、品牌,力争认证“两品一标”农产品3个以上。大力实施木耳产业“六大行动”,不断延伸木耳产业链,提升木耳产业附加值。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可追溯体系,培育更多以“柞水木耳”为代表的优质农产品,推进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
二是坚持“重建设”,拓展新内涵。加快朱家湾村、梨园村等11个乡村振兴示范村规划编制,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以国家数字乡村示点县建设为契机,实施“智慧农村”“数字农村”建设,加快完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和省级“四好农村路”成果巩固,优化农村快递物流布局,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村级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社会保障提标扩面,让群众过得安心暖心舒心。
三是坚持“美环境”,增强新优势。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广泛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五美庭院”创建活动,持续深化“扫干净、摆整齐、保畅通、树形象”专项整治,按照“八清一改”要求,全面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共同建设美丽家园。抓好厕所革命和垃圾分类,持续完善农村垃圾城乡一体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快22个厕所革命整村推进村建设,改造卫生厕所4500个,建设9个镇级污水处理厂(站)及配套管网,推进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
四是坚持“善治理”,提升新质效。聚焦乡风文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深入宣传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化文明村镇和文明家庭创建,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大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和“法律进乡村”等活动,纵深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用好“3+N”工作机制,定期开展矛盾纠纷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初始阶段,不断提高善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