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柞水县在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的基础上,重点抓好防止返贫,着力健全防止返贫的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从落实救助政策、健全长效机制、推进精准救助三个方面发力,不断拓展社会救助制度的可及性和覆盖面,织密织牢兜底保障网,全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全面落实兜底保障政策。进一步提高保障标准,农村低保保障标准达到4830元/人年,特困供养金达到6300元/人年、照料护理费达到失能400元/人月、半失能240元/人月、自理160元/人月,孤儿补助标准达到1000元/人月。今年一季度全县共保障农村低保3668户8238人、发放保障金1005.4万元;特困供养1963户1987人,发放供养金和护理费510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6289人136万元;孤儿救助40人12万元,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有效防止了特殊困难群众返贫风险。
充分发挥临时救助保障作用。对因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以及其他受疫情影响等特殊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的,全部纳入临时救助范围,给予应急性、过渡性救助。积极落实“分级审批”“先行救助”政策,将救助金额在1000元及以下的临时救助审批权委托镇办实施,进一步提高临时救助的时效性。今年来,县民政局共实施发放临时救助2批次2481人(次),发放资金306万元,有效的解决了因病、因灾致贫、返贫问题。
建立防返贫监测预警长效机制。为健全和完善急难救助对象主动发现机制和困难群众快速帮扶响应机制,及时了解、掌握辖区群众生活困难情况,充分发挥基层干部作用,在全县81村(社区)建立了由村(社区)支书、第一书记、联村干部、村文书等多层次急难问题快速响应服务队,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群众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救助”。今年来,通过主动发现机制,审批农村低保对象61户121人、提高低保档次201户420人。狠抓镇办村(居)便民服务大厅民政救助窗口作用发挥,全面落实“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及时高效受理、转办群众救助事项、畅通救助主渠道,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文稿编辑:曹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