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政务动态 > 柞水动态 >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来源: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1-03-08 12:01

2020年政府主要做的工作
  围绕市场主体的急需制定和实施宏观政策,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6万亿元,其中减免社保费1.7万亿元。创新宏观政策实施方式,对新增2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建立直达机制。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50%以上,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
  优先稳就业保民生,人民生活得到切实保障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到5.2%。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新纳入低保、特困供养近600万人,实施临时救助超过800万人次。
  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年初剩余的55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及时处置一批重大金融风险隐患。
  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等重大举措陆续推出。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保持增长。
  大力促进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突破性成果不断涌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广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相关举措。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城乡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优化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粮食实现增产,生猪产能加快恢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推进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在实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方面出台一批新举措。
  加强依法行政和社会建设,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9件,制定修订行政法规37部。实现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目标。新冠肺炎患者治疗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实现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国家脱贫攻坚普查。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国内生产总值从不到70万亿元增加到超过100万亿元。
  ——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6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摆脱了“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困境,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连年丰收。
  ——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目标顺利实现,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超过2100万套。
  ——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进。污染防治力度加大,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金融风险处置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发展取得新成就,教育公平和质量较大提升,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
  ——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经过五年持续奋斗,“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胜利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2021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进出口量稳质升,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2021年要重点做好的八方面工作
  一、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
  ·今年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
  ·财政支出总规模比去年增加,重点仍是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
  ·中央本级支出继续安排负增长,进一步大幅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7.8%、增幅明显高于去年,其中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等增幅均超过10%。
  ·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并扩大范围,将2.8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机制、规模明显大于去年。
  ·各级政府都要坚持过紧日子,助力市场主体青山常在、生机盎然。
  ★优化和落实减税政策
  ·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延长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等部分阶段性政策执行期限,实施新的结构性减税举措。
  ·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
  ·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完善金融机构考核、评价和尽职免责制度。
  ·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做到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
  ·着力稳定现有岗位,继续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推动降低就业门槛,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
  ·完成职业技能提升和高职扩招三年行动目标,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运用就业专项补助等资金,支持各类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零工市场建设。
  二、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
  ·推进汽车、电子电器等行业生产准入和流通管理全流程改革。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企业和群众经常办理的事项,今年要基本实现“跨省通办”。
  ★用改革办法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推进能源、交通、电信等基础性行业改革,降低收费水平。
  ·鼓励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方对承租国有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
  ·推动各类中介机构公开服务条件、流程、时限和收费标准。
  ·严控非税收入不合理增长。
  ★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
  ·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
  ·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
  ·落实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
  ·继续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强化公司治理。
  ·强化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科技监管。
  ·完善金融风险处置工作机制。
  ·金融机构要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分。
  三、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完善科技项目和创新基地布局。
  ·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发展疾病防治攻关等民生科技。
  ·促进科技开放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0.6%,切实减轻科研人员不合理负担。
  ★运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推动企业以创新引领发展。
  ★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继续完成“三去一降一补”重要任务。
  ·对先进制造业企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提高制造业贷款比重,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和中小微企业协作配套作用。
  ·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提升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丰富应用场景。
  ·统筹新兴产业布局。
  ·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以精工细作提升中国制造品质。
  四、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
  ★稳定和扩大消费
  ·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健全城乡流通体系,加快电商、快递进农村,扩大县乡消费。
  ·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取消对二手车交易不合理限制,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
  ·鼓励企业创新产品和服务,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
  ·推进线上线下更广更深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引导平台企业合理降低商户服务费。
  ★扩大有效投资
  ·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优先支持在建工程,合理扩大使用范围。
  ·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100亿元。继续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实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现代物流体系。
  ·政府投资更多向惠及面广的民生项目倾斜,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提升县城公共服务水平。
  ·简化投资审批程序,推进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
  ·在更多领域让社会资本进得来、能发展、有作为。
  五、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对脱贫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发挥中央单位和社会力量帮扶作用,继续支持脱贫地区增强内生发展能力。
  ★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质量,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
  ·稳定种粮农民补贴,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扩大油料生产。
  ·发展畜禽水产养殖,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开展粮食节约行动。
  ★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稳步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
  ·深化供销社、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等改革。
  ·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
  ·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千方百计使亿万农民多增收、有奔头。
  六、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
  ★推动进出口稳定发展
  ·加强对中小外贸企业信贷支持,深化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
  ·稳定加工贸易,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
  ·创新发展服务贸易。
  ·优化调整进口税收政策,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口。
  ·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重大展会。
  ·推动国际物流畅通,清理规范口岸收费。
  ★积极有效利用外资
  ·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
  ·增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制定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自贸试验区融合发展,发挥好各类开发区开放平台作用。
  ·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坚持以企业为主体、遵循市场化原则,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有序推动重大项目合作,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提升对外投资合作质量效益。
  ★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
  ·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尽早生效实施、中欧投资协定签署,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程,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在相互尊重基础上,推动中美平等互利经贸关系向前发展。
  ·中国愿与世界各国扩大相互开放,实现互利共赢。
  七、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继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
  ·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和联防联控,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0%。
  ·整治入河入海排污口和城市黑臭水体,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和园区工业废水处置能力,严格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继续严禁洋垃圾入境。
  ·有序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
  ·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
  ·研究制定生态保护补偿条例。
  ·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
  ·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
  ·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
  ·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
  ·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
  八、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入园率,支持社会力量办园。
  ·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
  ·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
  ·更好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
  ★推进卫生健康体系建设
  ·持续推进健康中国行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和物资保障体系,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
  ·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扩大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加强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
  ·坚持中西医并重,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
  ·强化食品药品疫苗监管。
  ·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增加30元和5元,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逐步将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完善短缺药品保供稳价机制,采取把更多慢性病、常见病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带量采购等办法,进一步明显降低患者医药负担。
  ★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加强基本民生保障
  ·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
  ·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加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工作,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
  ·促进医养康养相结合,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
  ·发展社区养老、托幼、用餐、保洁等多样化服务,让社区生活更加便利。
  ·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老年人需求,并做到不让智能工具给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碍。
  ·健全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提升残疾康复服务质量。
  ·分层分类做好社会救助,坚决兜住民生底线。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和档案等事业。·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和管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倡导全民阅读。
  ·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精心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
  ·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慈善事业发展。
  ·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
  ·继续完善信访制度。
  ·启动实施“八五”普法规划。
  ·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防范打击各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
  国务院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纲要草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化量化“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
  ——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促进增长潜力充分发挥。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物价水平保持总体平稳,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破除制约要素合理流动的堵点,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黑土地保护工程,确保种源安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扎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全面完善产权制度,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提升政府经济治理能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建设,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和城市黑臭水体。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扩大就业容量。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教育提质扩容工程,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优化社会救助和慈善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实施粮食、能源资源、金融安全战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提高能源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文稿编辑:曹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