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政务动态 > 国务院信息 > 

柞水县 牢记“国之大者” 当好秦岭生态卫士

来源:陕西日报 柞水县秦岭办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4-04-25 10:22

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近年来,柞水县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持续放大优美生态、优越区位、优势机遇“三张名片”,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气候宜居县等“国字号”荣誉相继落户柞水。

4.25.jpg

牛背梁。

■ 树牢“卫士”之心,用忠诚书写秦岭保护担当

柞水县把当好秦岭生态卫士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作为履职尽责的具体实践。

保持政治清醒。坚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县委常委会会议、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议题”,每年重温重要讲话,持续增强保护秦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把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在行动上。

严密制度体系。对标全国、全省、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要求,精心编制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和《工作要点》,健全完善秦岭“五乱”快查快处绿色通道等机制,严格执行《目标责任考核办法》以及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以“长牙齿”的硬措施推动秦岭保护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压实环保责任。严格落实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要求,压紧压实县镇村三级河长、林长、田长、网格员“巡、盯、管、督”职责,着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秦岭生态保护体系,柞水县被评为林长制省级激励县。

■ 恪守“卫士”之责,用尽职厚植秦岭生态本色

柞水县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施策,将绿化造林、退耕还林、小流域综合治理、矿山生态修复作为秦岭保护的重要抓手,扎实做好生态修复工作,优化生态环境质量,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建养结合扩绿增绿。统筹抓好退耕还林、公益碳汇林、重点区域绿化等生态建养工程,加大重点区域绿化、城乡美化,稳步推进秦岭国家公园和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县建设。累计实施绿化造林5.5万亩,完成义务植树62万株,恢复矿山植被656亩,全县植被覆盖率88%,2023年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9天,优良天数和综合指数均居全市第一。

统筹实施流域治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建立水土保持预防监测网络,加强水源涵养和保护。新建四方山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地,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平方公里,9个镇级供水管理站和80个村级供水服务站规范运营,全县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98.9%,优良水体占比达100%,荣获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称号。

大力推进矿业“五化”。坚持以规模化、绿色化、延链化、数字化、安全化为方向,狠抓矿业转型发展,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2700亩,调整退出矿业权34个,建设绿色矿山6个,打造矿山生态公园2个,发展绿色循环工业企业8家、生态加工企业16家,构建起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工业经济新格局。

■ 秉持“卫士”之义,用铁腕坚守秦岭环保底线

柞水县深入实施秦岭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要求,筑牢秦岭生态安全屏障,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坚持关口前移。坚持底线思维,注重源头管控,严把项目准入关口,严控“两高一低”项目落地,着力从源头上杜绝隐患,科学划定国土空间“三区三线”,对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功能区进行合理区划,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目前,累计依法依规审批项目73个,登记表备案424个,设置电子界桩1263个,高质量完成勘界立标试点任务,建成全市首个秦岭智慧监管中心,秦岭空间管控体系基本建立。

坚持专项排查。严格执行《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综合运用信息化监管、常态化执法检查等手段,动态排查整治秦岭“五乱”,切实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严防问题滋生蔓延、反弹回潮。持续加强图斑核查整治,积极开展专项行动,落实排污许可制,坚决守牢秦岭生态安全底线。

坚持科学防治。加强羚牛、冷杉等动植物保护,对冷杉古树群实施“一树一册一责任人”长效管护,建立古树名木数字信息管理系统,实行挂牌保护、动态监管、分级保护,抓好松材线虫等病虫害的防治,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培育稳定森林生态系统和优质动植物栖息地。牛背梁巴山冷杉古树群入选全国100个最美古树群,羚牛数量由1980年的70多头增长到现在的350多头。

■ 践行“卫士”之志,用改革探索绿色发展之路

柞水县矢志生态优先、绿色升级,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努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奋力描绘生态发展“绿色画卷”。

做大做强绿色产业。结合资源禀赋,持续做强康养旅游、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现代材料、清洁能源“五大产业”,实施重点项目106个,“柞水木耳”品牌价值达到52.23亿元,终南山寨、飞跃终南等“网红”景区火爆出圈,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连续3年稳居全市第一。

推进城乡向绿而行。因地制宜实施城区绿化美化工程,建成口袋公园(小游园)29个、城市绿地266.84公顷,推动城市生态空间提档升级。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抓手,大力推进“千万工程”“干净柞水”行动,累计创建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美丽宜居示范村和最美休闲乡村等26个,打造市级秦岭山水乡村76个,朱家湾成为陕西首个“世界最佳旅游乡村”。

加快生态价值转化。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重大项目库,积极策划申报EOD项目,加快推进“双储林场”国家储备林、“百万亩绿色碳库”试点示范基地等生态项目建设,创新开发节能减排企业“生态贷”金融产品,持续拓宽“两山”转化路径,推动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

■ 涵养“卫士”之情,用共识凝聚守护祖脉力量

柞水县始终把生态环保宣传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以守护好中华民族祖脉的共识凝聚起保护秦岭的磅礴力量。

建好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月亮垭、羚牛谷、游客中心生态教育广场3个现场教学点,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先后获评“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陕西省首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基地”等,吸引1.8万人前来开展党性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

争当秦岭生态卫士。每年4月20日开展“秦岭生态卫士行动日”活动,组织现场教学、集中宣传、护林巡河等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邀请中央及省上主流媒体深入乡村、社区,围绕党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保重大部署、群众关心的环保热点进行宣传报道,凝聚环保共识与力量。

强化生态环保宣传。统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环保公益组织及志愿者力量,推动环保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进农村,将日常宣传与节日宣传相结合、网上宣传同线下宣传相补充、常规宣传和重点宣传相促进,切实提高全民生态环保意识。累计开展集中宣传活动400余场次,保护秦岭已经成为每个柞水儿女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文稿编辑: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