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养老服务 > 

陕西省柞水县:暖心“三餐”助老服务 “银龄”生辉优化治理

来源:中国城市报 谭从丛 张馨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5-03-03 09:48

近年来,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持续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探索推行“三餐暖心·三员示范”党建引领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聚焦解决城市社区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凝聚多元力量协同开展为老服务,发动社区老人参与基层治理服务,推动实现养老服务“从有到优”、治理效能“因老而变”。

 

 办好“三餐”暖心

 为老服务享实惠

 柞水县紧盯“食、养、医”等老年群体实际需求,精心打造“美食、养生、文体”3个套餐,真正让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看得见、摸得着。

 推出“美食套餐”,乐享生活实惠。聚焦解决城市社区老年人就餐难题,街道党工委组织社区“两委”干部、网格员、楼栋长,对全县城市社区500余名空巢、孤寡、失独等困难老人,逐户摸底排查就餐需求、偏好,由辖区社区与就近爱心餐饮企业合作,组建“金秋食堂”5家,提供公益早餐、午餐服务,辐射服务全县17个小区350名老年人,开辟了助老服务新模式。

 定制“养生套餐”,乐享健康实惠。针对老年人慢性病多、养生需求高的特点,街道充分发挥“大党工委”作用,联合县住建局、县民政局、县卫健局等职能部门,修建县城休闲步道,改造提升三道井森林公园,丰富老年人休闲养生、强身健体活动场所;积极推进社区健康管理中心建设,配备一体化自助体检设施,定期深入小区和老年活动场所开展义诊、健康知识讲座,做到老年人健康养生触手可及、方便快捷。

 丰富“文体套餐”,乐享精神实惠。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双过硬”,依托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设施,设立图书室、乐器室、棋牌室、乒乓球室等活动场所,打造“文化养老”平台载体,联合县老年大学和民间艺术社举办二胡、书法、渔鼓等培训班6期,开展歌曲演唱、乐器演奏、书法绘画、体育比赛等文体活动54场次,在丰富的文体生活中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帮助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幸福生活。

 强化“三措”管理

 完善机制保运转

 柞水县坚持把实现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老年助餐服务作为长期任务,着力在社企联动、管理升级、精细服务上统筹谋划,确保金秋食堂办得起、办得好、办得久,持续为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保驾护航。

 突出多方联动,确保吃得长久。依托街道、社区党建联席会议等沟通协调机制,组织社区、小区党组织联合爱心义工协会加强公益宣传,动员辖区酒店、餐饮服务行业积极提供厨房和就餐场所,避开门店营业高峰时段规划老人用餐时间,推行辖区爱心企业赞助、机关事业单位支持、社区集体经济兜底模式,弹性执行老人每餐2元收费标准,确保老年人吃得起、有保障。

 突出规范管理,确保吃得健康。组织市场监管、卫生监督、食品安全等主管部门加强“金秋食堂”建设管理,科学制定《“金秋食堂”管理办法》,建立社区和餐饮企业“双包双联”责任制,设置“金秋食堂”运营管理和党员监督岗,严格食材采购、储存、加工、烹制等环节管控,坚持每餐单独建账、菜品留样,全面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真正让老年人吃上“放心餐”。

 突出精细服务,确保吃得舒心。强化分类施策、精细管理,针对高血压、高血脂等老年群体,定制低油、低盐健康饮食菜单;针对高龄、独居、行动不便等老年群体,开通微信订餐群,投递订餐、送餐卡,联合外卖骑手提供“送餐上门”服务;针对积极参与社情民意收集、政策法规宣传、矛盾纠纷化解的老年人,实行积分管理,每月集中兑换“金秋食堂”餐券,切实增强老年人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发挥“三员”示范

 老有所为促治理

 柞水县把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贯穿为老服务全过程,坚持“三进”、当好“三员”,有效解决老年群体急难愁盼问题,用好“银龄”力量化解矛盾纠纷,实现为老服务与社区治理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倾听民意进小区,当好信息员。充分发挥老年群体人熟、地熟、事熟和时间充裕等优势,引导鼓励49名老人加入城市社区网格员队伍,自发走进小区、深入群众访民情问民需,累计征集反馈各类“微心愿”“微诉求”780余条,帮助社区调整工作方向、明确重点任务、提升治理质效,架起了睦邻服务的“连心桥”。

 政策法规进楼栋,当好宣传员。注重整合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责任意识强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力量,成立35支社区政策理论宣传宣讲小分队,围绕县委部署要求和网络诈骗、防火防汛、消防安全、法律法规等内容,深入街头巷尾、院落楼栋、城市广场宣传宣讲171次,累计受教育群众1.3万余人,推动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最后一米”。

 矛盾纠纷进家门,当好调解员。充分发挥老党员政治素养高、政策情况清、邻里关系好、协调能力强的优势,聘请57名离退休党员干部担任党小组组长、党员中心户、单元楼栋长和小区理事会成员,联合“和德”“家道”“和事佬”等民间品牌调解工作室化解家庭矛盾121件、邻里纠纷49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在化解城市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工作中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文稿编辑:张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