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乡村振兴 > 

振兴路上果飘香

来源:商洛日报 孙远飞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4-05-16 10:08

 

李全锟指导工人采摘车厘子.jpg

游客在采摘杏子
  河水潺潺,青山叠翠,初夏的柞水生机无限。5月9日,漫步在下梁镇石瓮子社区的采摘园内,青黄相间的杏儿、鲜红的草莓、玛瑙般的车厘子……各种水果长势喜人,让人垂涎欲滴。
  “你看,摘车厘子时要把绿色的这个果柄和果实一起摘下,这样更便于贮藏。”5月9日,柞水溶洞采摘园的车厘子大棚里,负责人李全锟正在指导两名工人采摘车厘子。他戴着眼镜,身着格子衬衫,黑色的运动鞋上沾满了黄泥,看起来文质彬彬,干起农活却又干脆利落。
  李全锟1983年出生在镇安县回龙镇回龙村,2006年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做软件开发,行业前景好,他的收入也水涨船高,从业十年后,他年薪达到50多万元。但随着年龄增长,他也愈加想念家乡的山水和亲人,便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
  2016年,他毅然决然离开繁华的大都市上海,回到家乡。
  “当时家里种植了30多亩中药材,父母年龄大了,药材不能不管啊,我就想到要不回家帮父母种植药材,还能照顾父母。”回乡后,他将家里的药材基地扩大发展到了100多亩。
  从程序员到专业务农人,李全锟要学习的有很多。不懂种植技术,他就去外面学习,同时还把外头的专家和技术员请回来跟着学习,他还自己买书学、从网络上学,一年下来,当地的气候情况、土壤情况他都了然于心,什么时候管护,什么时候防虫,他都能娓娓道来。
  2017年,李全锟经朋友介绍到柞水县下梁镇石瓮子社区考察,他发现这里土地肥沃、光照时间长,又距离著名景点柞水溶洞特别近,如果发展特色农业,正好能借助柞水溶洞的超高人气,带销农产品。“这里区位优势明显,如果把农业和旅游结合起来,以旅游带动农业发展,既能增加经济收入,还能增添游客旅游体验的丰富性。”李全锟说他一下子就思路打开了,于是就接手了别人的产业基地,开启自己的农旅融合发展之路。
  说干就干,2018年,他投资30多万元,建立2个大棚,在基地原来的杏子、桃子等水杂果基础之上,增加了草莓和火龙果种植。头一年,在他的精心管护下,效益很好。不料,到了冬季,气温降低,火龙果的枝条被冻坏了,李全锟损失严重,就在他痛心和沮丧之际,石瓮子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国学送来了温暖。“张书记了解到情况后,及时向县农业农村局反映,后来政府给了我政策和资金支持,我才把简易大棚升级改造成现代化的大棚。”李全锟介绍,现在大棚采用的是自动化温控系统,湿度、温度、水肥都是系统控制。“多亏了政府雪中送炭,给了我发展产业的信心。”说起这件事,李全锟满怀感激。
  经过几年的发展,李全锟的大棚水果产业越来越好,产量稳定,顾客盈门。他却不甘现状,想再次丰富水果品种,扩大产业发展。恰巧这时,石瓮子社区也在积极谋划产业发展,想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于是李全锟和社区一拍即合,决定抱团发展,采取“企业+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做强做优大棚水果产业。社区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流转土地建设大棚,李全锟负责大棚的管理,每年通过向社区分红的方式助力社区集体经济增收。
  经过市场调研后,李全锟把眼光放到了种植车厘子上。“我发现车厘子很受市场欢迎,而且搞采摘的话效益会更好。”李全锟说,2020年他种植了2个大棚的车厘子,实验了一年后,收益证明了他的选择,于是去年,他种植了4个大棚的车厘子。
  张国学介绍,产业园项目总投资600万元,占地面积300亩。其中甜杏、水蜜桃、黑李、石榴、山楂等5个品种大田水杂果基地260亩;车厘子、草莓、火龙果三个采摘区约18亩。“产业园今年整个收益预计能达到100多万元,可为集体经济积累50万元。”张国学说,近些年,石瓮子社区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路子,把产业园变成景区、把农产品变成商品,不断实现传统种植业向休闲观光、采摘体验高质高效农业的华丽转变,有效推进产业升级,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今年已经65岁的张泽凤就是产业园的受益人,她农忙时在家忙农活,农闲时就到产业园务工,在家门口一年能增收1.4万元。“整个园区带动60多户群众进园务工,户均一年增收3000元没问题。下一步,我将继续提升水杂果品质,做出自己的品牌,把农业和旅游深度融合,积极走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新路子,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李全锟说。


 

文稿编辑:张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