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统计数据 > 

柞水县经济经济稳中有进 结构进一步改善

来源:统计局 柞水县统计局办公室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18-04-02

去年以来,全县上下紧扣追赶超越主题,聚焦“五大攻坚战”,保持定力,认真落实中省市有关稳增长、促投资各项措施,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有效应对了经济运行中的各种风险,全年经济持续在合理区间运行,呈现出稳中有进、结构趋向合理的良好态势。

    据市统计局反馈结果,201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74.98亿元,比上年增长10%,高于全国3.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0个百分点、高于全市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2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46.17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22.19亿元,增长7.1%。

  一、经济运行情况

  (一)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从主要经济指标看,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增速位居全市第一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位居全市第一位和第二位。在全市“追赶超越”和“五大攻坚战”季度考核中荣获2次第一、10次单项第一。

  (二)经济结构进一步改善。三次产业构成为9:61:30,第三产业占比达到30%,比上年提高了3.5个百分点。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县共有规上服务业6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50.7万元,增长46%。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41.37亿元,占GDP比重55.2%,与去年同期持平。工业内部结构得到调整,医药战略性产业发展较好,循环经济企业宏阳尾矿、铁力耐特、御石尾矿产值增速分别为52%、30%和18%,食品加工业产值增长60.2%。投资结构优向三产。第三产业投资92.8亿元,增长39.1%,占总投资67.7%。比去年增加9.2个百分点。全域旅游框架已基本形成,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年接待游客数量为73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96亿元。

  (三)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13.93亿元,同比增长4.2%;实现农业增加值6.62亿元,同比增长3.7%。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30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农业产值2.78亿元,同比增长4.1%,林业产值1.1亿元,同比增长10.4%。全年肉类产量13360吨,同比增长10%,禽蛋产量6305吨,同比增长10%。年粮食生产保持稳定,总产达4.156万吨,同比增长1%。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农业园区进一步壮大,4个农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新天地获评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县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涉农经济组织265个。

  (四)工业经济稳步回升。2017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10.59亿元,比上年增长24.7%,较上年加快12.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38.4亿元,增长13.6%,较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一是工业园区运行良好。其中盘龙园区实现工业产值28.3亿元,增长10%;小岭工业园区实现产值128.9亿元,增长18.9%。二是战略性产业医药企业平稳增长。全县医药企业实现产值23.6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盘龙药业公司完成产值17.6亿元,同比增长9.3%;欧珂药业完成产值5.96亿元,同比增长41%。三是企业效益好转。2017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94.9亿元,同比增长22.9%,利润6.6亿元,增长59.8%。

  (五)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8.5亿元,比上年增长20.1%。民间投资增长较快。全县民间投资完成14.6亿元,增长533%;第一产业投资增速加快。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6.9亿元,增长72.4%,高于二产和三产分别33.1个百分点和31.8个百分点;资金到位情况良好。全年实际到位资金121.35亿元,其中自筹资金111.47亿元,国投资金3.33亿元,国内贷款5.85亿元;房地产投资下降。201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02亿元,同比下降9.6%;商品房销售面积38995平方米,同比下降20.1%;商品房销售额9097万元,同比下降20.1%。

  (六)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4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21亿元,增长11.4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24亿元,增长8.2%。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2.1亿元,增长12.9%;商品零售10.4亿元,增长9.8%。

  (七)金融机构存贷款稳步增加。2017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3.59亿元,同比增长47.5%,较年初新增10.82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1.91亿元,同比增长9.8%,较年初新增6.4亿元。

  (八)财政收支同步增长。县完成财政总收入42351万元,同口径增长15.6%;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8852万元,同口径增长8.5%,其中非税收入7024万元,同比下降27%。全县财政支出176416万元,与去年同期持平。财政支出更加倾向民生,其中文化体育传媒支出同比增长1.01倍;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73.88%;医疗和卫生支出同比增长33.07%;节能环保支出54.0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8.39%;农林水事务支出同比增长9.62%。

  (九)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14966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58元,同比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70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93元,同比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28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187元,同比增长8.7%。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017年全县经济运行情况总体良好,但全县经济发展的形式依然严峻,仍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表现比较突出,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产业之间发展差距较大;三次产业结构仍需继续优化调整;工业仍然以资源性矿产业为主,产业链条短,市场价格偏低,附加值和效益不高,绿色产业薄弱;投资难度加大且对经济拉动的边际效益减弱;财政收入不充分,收支予盾较大。

    一是三次产业结构还不优化。2017年三次产业结构虽有所改改善,但结构仍不优。三次产业结构为9︰61︰30,与全市(12.3︰55.2︰32.5)、全国(7.9︰40.5︰51.6)、全省(7.9︰49.8︰42.3)的三次结构相比不平衡不充分,我县农业、工业占比偏大,服务业占比偏低,与全省全国相差较大;二是与县区的三次产业相比也不平衡不充分,三产占比排名靠后,近几年第三产业增速始终也在全市末位排徊,三产住宿、餐饮、服务业、房地产业等行业增长缓慢。

    二是经济发展要素供给不够充分。全县耕地面积较少,人均不足一亩,要保证不撞土地“红线”,项目用地相对紧张,重大项目和企业生产扩能土地资源不能充裕供给;“人口红利”已经结束,劳动力资源不足,用工贵;企业融资困难,资金不足仍制约企业发展,财政能力有限,配套补贴资金不足。

    三是特色产业增收支撑不足。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四大项构成看,仍以工资性收入为主,经营性收入较少。工资性收入占56.8%,经营性收入占19.8%,工资性收入高于经营性收入37个百分点;从增长速度看,经营性收入低于工资性收入1.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仍然没有成为增收的主要因素,对劳务收入依赖性较大,收入结构还不优化。

    四是工业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牢固。全县工业年虽然工业生产实现了平稳增长,但全县工业经济仍然以矿产企业为主,工业产品产量主要以铁精粉、球团等钢铁及有色金属为主,2018年将面临价格、环保、资源衰减的压力;循环经济、农产品、食品加工业企业培育虽已初显成效,但占工业总量份额较小,仍很难对冲矿产企业对工业经济的影响;新增规模工业企业,生产规模较小,接续动能不足;工业投资动力不足,全县工业投资仅增长1.8%,低于固定资投资18.5个百分点;工业企业效益虽有所好转,但生产与效益仍不同步,矿产品价格很难恢复到历史较好水平,环保压力较大,企业生产成本相对偏高。全县26家规上工业中7家企业亏损,亏损面达26.9%。

    五是消费体量小服务业发展空间受限。我县人口规模小,城镇聚集能力弱,市场消费能力有限,商贸、服务业盈利空间有限,服务业投资意愿不强,大型商业企业、服务业难以存活和发展,新型服务业培育艰难,部分服务行业仍是空白。2017年新增服务业基本全是传统行业,而且规模都较小,发展潜力不大。从近几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数据看,增速和总量基本都处于全市末位。

    六是投资持续高速增长压力较大。随着国家政策性支持的基础性、公共服务性投资减少,投资要保持高速增长,就必须加大生产性投资,由于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市场变化较快,重大项目策划难度增多,风险增加,加上投资商相对经济活跃期,投资更加谨慎,只有优势较明显的项目,才能吸引投资;环保压力进一步加大,投资项目落地相对困难;资金来源不畅影响项目施工进度。项目审批更加严格、规范,项目立项难度加大。2017年确立了85个重点项目,有14个项目末统计备案。

    三、2018年建议意见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从宏观层面看,全县经济发展将面临诸多机遇和利好政策:一是国家将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中央财政资金和项目将加大雄起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二是中省提出的三大攻坚战均将污染防治纳入其中,省上大力实施陕南森林化战略,柞水生态优势将进一步显现;三是柞水已被纳入《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将有利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培育新动能,促进改革红利、内需潜力和创新活力叠加释放;近年来基础设施的大建设、大发展,为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特别是水阳高速的建成、西渝高铁的开建,必将带入新一轮发展的黄金期。工业传统产业逐步复苏,企业技改完成,重大项目的建成投产必将为经济发展加力,特别奥凯美兰、终南山寨等重点项目投入运营将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精准脱贫强力推进,特色产业将加快发展。为了确保顺利完成2018年各项经济指标,建议如下:

    一是加快发展服务业,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加快柞水服务业发展,壮大服务业主体。尽快出台柞水县服务业发展扶持奖励暂行办法,按照办法不折不扣地进行兑现,助推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旅游要素配置,强化旅游市场,树立全域旅游形象,增加游客数量,围绕游客和居民消费,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二是强化资源整合,优化经济要素配置。坚持系统化的思维,对全县可利用土地进行摸底,按柞水县近、中、远期经济发展目标制定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分期分批收储可利用土地,为重点项目落地储备足够的用地,对占而不建的土地要依法收回。今年是全省营商环境建设年,牢固树立优化营商环境就是抓经济的思想,切实保障电力、供水等生产要素的供给,破解企业融资困难,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是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夯实农民增收基础。按照确定的“政府推动、市场运作、龙头带动、持续发展”的思路,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尊重市场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发展适销对路的优势主导特色产业。具体发展上要防止盲目复制,同质化、雷同化发展,坚持走一村一品的路子,有效地化解市场价格风险。鼓励外出创业人员回乡创业,借鉴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带动农民增收。

    四是力促企业达产达效,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支柱和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保增长,首先是保工业,淘汰产能落后企业,引进新技术,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工业产业。矿产企业受价格和国家产能政策影响较大,必须在保生产的同时,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延伸产业链,增强防风险能力。全面落实“工业17条”,持续开展“百人包百企”活动,强化服务,确保新投产企业产能全面释放,大西沟铁矿等企业满负荷生产。

    五是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继续严格落实项目“六个一”推进制度,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全力以赴引项目,赶进度、促投资。涉及项目主管和建设单位,要积极适应项目网上审批和投资统计入库备案制度改革,超前谋划申报,及时实施,确保投资带动经济增长动力不减。今县全县确定了86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上足人力、开足马力,科学调度、提高速度,千方百计加快施工进度。

    六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经济软实力。相关部门进一步优化审批,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限、提效率,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为经济实现追赶超越、创新发展提供动力。持续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动力,有效提升县域发展活力,全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柞水县统计局

  2018年3月29日


文稿编辑: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