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计划规划 > 

柞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二)

来源: 访问量: 发布日期:

第三章 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积极推进以建新居、改村容、提素质、增收入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逐步把全县农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加强村容村貌建设
    按照规划先行,分类指导,试点示范、基础突破的原则和相对集中,节约用地,美观整齐,特色鲜明,安全实用的要求,结合工赈移民、建设移民、扶贫移民等移民小区建设,采取政府引导、典型示范等措施,大力实施农村旧村旧居改造试点和新民居建设,有计划地在集镇建设特色精品民居,山沟小岔建设农家山庄,公路沿线建设田园风光式、农家别墅式或公寓式民居,形成一批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特色鲜明的新村庄。大力实施小型水利、乡村道路、人畜饮水、节水灌溉、农村能源、村通电话等工程,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基本条件。十一五时期,计划新修堤防73.7千米,新修改造基本农田2.5万亩,新增维护灌区22820亩。新修乡村油路233.6公里,村级公路127公里。加强集镇供水和农村安全饮水建设,解决6万人饮水困难。推广农用沼气,完成三位一体沼气池8000口。
    二、积极发展农民增收项目
    用发展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引导企业建设原材料基地,引进企业转化农业资源,依托企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探索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的长效机制,城乡互动富农村,减少农民富农民。大力发展林果业,改良品种,扩大面积,新发展核桃板栗7万亩,加大核桃板栗科管力度,引进和培育果品包装加工项目,拉长果业产业链。大力开发绿色农产品,按照建基地、扩规模、抓认证、创名牌的工作思路,抓好小杂粮、特色菜、食用菌等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认证,发展绿色大豆、小杂粮3.5万亩,年种植无公害设施蔬菜5000亩,建设以红岩寺、九间房、丰北河为主的洋芋生产基地。搞好绿色农产品分装精装项目开发,不断开拓销售市场,扩大在西安等大中城市配送、营销网络,打通柞水特色农产品的绿色通道。大力发展特色养殖,抓好畜牧示范小区建设。建立土鸡孵化繁育中心1个,养殖基地10个,示范小区10个,累计发展土种鸡30万只;建立良种猪繁育场1个,仔猪繁育基地6个,生猪生产基地6个,累计发展生猪饲养10万头;建立白山羊保种选育扩繁中心1个,养殖基地6个,示范小区8个,累计发展10万只。大力拓宽境内转移和境外输出两个市场,构建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建立并完善公共职业中介机构。提升普通劳务、技能劳务和品牌劳务,增加生产性、工资性、资产性和事业性投入,提高劳务输出效益和水平。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合理转移。加大行政执法检查力度,切实维护进城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按照政府统筹、资金捆绑、综合开发、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围绕稳定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强力推进一体两翼建设,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和专业技能培训,以整村推进为主体,继续加大扶贫重点村建设力度,不断提高扶贫重点村建设水平。十一五期间完成64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任务,扶贫移民搬迁1.2万人,综合运用科技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救济等手段多渠道增加投入,解决1.64万贫困人口温饱,实现1.62万低收入人口脱贫,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
    四、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组织,加强对农产品生产、销售和加工的组织协调,构筑农业产业化经营核心。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多种产业化机制,使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流通体系建设,建立农业合作组织和农民专业协会。加快综合农贸市场和专业农贸市场建设,提高农产品市场化程度。
    五、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和精神文明建设
    高度重视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文化设施建设。积极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农村五保户生活保障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让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新成果。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行村民民主议事日制度,开展积极健康的农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造就一批既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又有一定专业技能和致富手段的新型农民。大力实施农民教育工程,积极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加强对农民的科学文化、实用技术、法律法规、文明礼仪、职业技能等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促进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四章  主导产业开发


 

    继续把现代医药、生态旅游和矿产业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加大产业开发力度,构建完整产业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使三大产业支撑县域经济的格局全面形成。按照分类指导、突出特色的要求,乾佑河流域重点发展医药加工、生态旅游、现代服务等生态产业,实现率先发展;社川河流域重点发展钢铁和有色金属加工、商贸三产等工贸经济和矿产经济,实现跨越发展;金井河流域及其它流域的纵深地带重点发展中药材、林果、畜牧、绿色农产品等绿色产业,实现突破发展。
    一、做强现代医药
    健全现代医药产业体系,加强药源生产体系、医药加工体系、综合服务体系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突出中药良种繁育和规范化种植两个环节,大力推广林药结合模式,坚持野生抚育改造和人工种植并重,主攻山地木本中药材,完成五味子野生抚育认证,建成秦巴药苑——华中五味子种植示范基地,切实抓好红豆杉人工繁育、野生保护和示范栽培工作,建设药源生产体系;以医药生产企业为主体,联合大专院校,建立企业技术科研中心,立足中药材优势品种和现有优势产品,开展新药研发,实现产品升级换代,强化医药研发体系建设;组建中药行业协会及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健全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网络,加强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推广实用技术,加强中药材质量检测、土壤和环境监测及中药材病虫害防治,实施濒危中药材品种保护工程,推进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和发展以盘龙生态产业园为龙头,农民运销专业户和中药材经纪人队伍为基础,县内外制药企业、流通企业为重点的营销网络,建设盘龙生态产业园药材交易市场,带动辐射柴庄、红岩寺等边贸市场建设,构建中药材基层联销网络,支持各类生产经营企业在省内外设立秦巴药苑系列产品连锁店,把秦巴药苑品牌推向国内外医药市场,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按照建园区、抓龙头,建基地、抓示范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盘龙生态产业园为依托,培育壮大盘龙公司、欧珂公司、盘龙植物药业公司等医药龙头企业,构筑产业化核心。充分发挥盘龙公司、欧珂公司、盘龙植物药业公司生产能力,支持企业技改扩改,加快产品结构升级,打造品牌产品,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加快现代中药饮片、中药礼品加工等企业建设步伐,2007年前达产达效。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继续吸纳生物药用成分加工、科研、仓储等项目,争取更多涉药、涉游企业入园,不断壮大园区经济。
    二、做优生态旅游
    紧紧抓住西柞高速公路即将开通的历史机遇,依托资源与区位优势,面向西安、安康一级客源市场,以生态观光与休闲度假为特色定位,整合文化、医药、旅游资源,加快景区景点、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和旅游文化开发,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着力构筑一带三区一镇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丰富提升溶洞景区内涵品位,加快乾佑河百里生态景观带建设,做好凤凰古镇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加大牛背梁生态旅游景区开发力度,加强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南北畅通、东西相接、位跨两大水系和三个流域的旅游环线,拓展旅游空间。加快服务设施建设和旅游纪念品开发 ,加强对传统民俗文化的挖掘整理和推陈出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把柞水建成西部人的度假村。
    2006-2007年,强力推进乾佑河沿线生态治理、基础设施和民居改造工程建设,完成溶洞景区基础设施和景点改造项目,启动老林生态旅游区景点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通往景区的高等级公路,完成县城桃园开发、五华山森林公园、城区南北关改造、城区建筑穿衣戴帽工程,提升城市品位。启动新城区建设,建成盘龙生态工业观光园,引进一批旅游投资企业,配套建设一批度假山庄、农家乐园、民俗表演、康体保健项目,建成1-2个旅游购物中心,三星级宾馆和溶洞国家AAA级景区,形成内涵丰富的二日游旅游线路,把我县建成在周边省市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生态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景区。
    2008-2010年,继续推进旅游四大建设,形成一带三区一镇旅游格局,旅游六要素得到全面、协调发展,旅游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到2010年,年接待游客达到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GDP的9.5%以上,打造出一条在陕西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三日游精品线路,实现陕西生态旅游名县目标。
    三、做大矿产业
    按照扶优扶强,限小治乱的原则,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和企业重组力度,合理配置资源,实施集约规模开发,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矿业开发新路。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矿产品深加工、精加工,积极开发矿产业下游产品,延长矿产开发产业链,努力提高矿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企业竞争力。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加大矿山环境治理力度,使矿区环境污染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节约利用水平和矿产开发的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矿产业在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大幅提高。
    加强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建立多元化融资机制,举全县之力,抓好大西沟铁矿矿钢一体化项目建设,力争大西沟矿业公司90万吨扩能项目2006年建成投产,加快800万吨菱铁矿采选项目建设步伐,2010年建成投产,抓紧做好100万吨特钢项目论证、报批等前期工作,争取2010年前开工建设。坚持矿业为主,多元发展的思路,促进陕西银矿实施深部探矿及外围探矿。加快金鑫矿业公司扩改进度,2007年前建成采、选、冶为一体的联合企业。到2010年,把大西沟矿业公司、陕西银矿和金鑫矿业公司等企业培育成支撑我县矿产业快速发展的骨干企业。
 


 

    专栏3               农业项目
 
    农村户用沼气池。新建沼气池8000口。总投资2400万元,2010年建成。
    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500亩,新发展核桃5万亩,杂豆4万亩。总投资2900万元,2010年建成。
    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建设16个乡镇农业信息站,在80%的龙头企业、60%的行政村和5%的种养大户设立农业信息服务点。总投资500万元,2010年建成。
    中药材基地建设。实施木本中药材27.2万亩,五味子基地6处10万亩,抚育改造10万亩,二花基地3处2.21万亩,建设红豆杉保护区。总投资10935万元。
    油松种子基地。建设基地300.67公顷。总投资250万元。
服务体系建设。畜牧技术、动物防疫综合服务站16个,主要分布全县16个乡镇。总投资480万元。
    饲料加工厂。建饲料加工厂1个,年产精饲料2万吨,复合饲料5万吨。总投资495万元。
    畜牧养殖基地。土种鸡基地,规模30万只;无公害生猪基地,规模10万头;无公害肉羊基地,规模10万只。总投资1520万元。
    重点村建设。五年间完成64个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4971万元。
移民搬迁。扶贫搬迁1780户6000人,工赈移民搬迁1810户6000人。总投资8600万元。


 


     专栏4        医药开发


 

    陕西盘龙制药有限公司三期技改。开展盘龙系列产品开发和新药研发,总投资1.1亿元,建成后,年实现销售收入3.15亿元,三年跨入省内制药企业10强之列。
    陕西柞水欧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中药前处理及提取项目。投资2000万元,完善前处理成套提取工艺。开发生产胶囊,增加品种剂型,扩大企业规模,年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
    医药加工。由陕西秦岭中药材公司、陕西银矿、盘龙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等单位投资7200万元,建设年加工500吨的连翘加工厂、年处理中药材1万吨的中药饮片加工厂、五味子饮品加工厂、金银花药用成份提取生产线等医药加工企业,年实现产值24000万元,利税3080万元。


 

    专栏5        旅游开发


 

    柞水溶洞风景名胜区深度开发与保护。总投资20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钟乳石抗氧化处理,景区周围环境的绿化、美化,2010年建成。
牛背梁省级森林公园。总投资120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景区道路、度假山庄、景区入口广场及山门、售票房、检票处、瞭望塔、听瀑楼、动植物观赏园、停车场等,2010年完成。
    乾佑河百里生态景观带建设。总投资1.2亿元,建设乾佑河百里绿色长廊,实施山、水、路、田、居民改造工程,2010年完成。
生态旅游开发。总投资5.4亿元,主要建设内容为:龙王沟生态旅游、高砭沟生态旅游、西甘沟生态旅游、营湖山庄、林丰盘谷山庄、新时代科学家园、养老中心等,2010年建成。
    秦楚古道开发。投资1400万元,建设道路、水、电等基础配套设施,2008年完成。
    凤镇旅游古镇开发与保护。投资1500万元,建设道路、水、电等基础配套设施,开发古镇旅游景点,对古建筑进行修复和保护,2007年完成。


 

    专栏6        矿产开发


 

    大西沟铁矿矿钢一体化项目。由龙钢集团及合作伙伴投资86.3亿元,开发大西沟地质储量3.02亿吨铁矿资源,建设年采选铁矿800万吨,年炼铁230万吨,炼钢100万吨的生产线。全部建成后,年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利税10亿元。
    钒钛磁铁矿扩改。由智达公司投资800万元,对李砭钒钛磁铁矿进行扩改,达到年采选矿石15万吨的生产能力,年实现销售收入800万元,利税300万元。
    铁矿开发。由中兴共建公司、华泰公司等单位投资1500万元,新建年采选铁矿15万吨,年产团球矿15万吨的生产线,对小岭镇胡家沟铁矿进行开发。全部建成后,年实现产值4000万元,利税750万元。
    海绵铁开发。由陕西新益矿业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对小岭海绵铁进行开发。建成后,年产海绵铁5万吨,年实现产值1200万元,利税400万元。
    银粉加工。由陕西银矿投资3000万元,对其采选的银粉进行加工,建成后年实现产值6000万元,利税1400万元。
    矿产资源勘察。由陕西银矿投资3086万元,对其具有采矿权的区域进行深层探矿,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综合利用能力,实现资源有效配置。

文稿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