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调研 > 

关于柞水县发展油用牡丹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来源: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16-12-10


牡丹除了具有较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外,还是一种出油率高、油质好、营养美容价值极高的木本食用油料植物,种植牡丹效益是种植常规农作物效益的5倍左右。今年7月16日,国家林业局在山东省东阿市召开了全国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座谈会,省林业局已明确提出把油用牡丹作为我省的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商洛是牡丹的原生分布地,目前全市共栽植牡丹13870亩,国家林业局已确定为全国油用牡丹示范基地。未来5到7年,我市将依托山地资源优势,以商州区为中心,坚持辐射带动,积极培育油用牡丹产业壮大,力争到2020年全市油用牡丹产业基地规模达到30到50万亩,真正使其成为我市新兴特色林业优势主导产业。今春以来,我县营盘镇安沟村、乾佑镇芦才沟、下梁镇马坪村、小岭镇胡岭村及其包扶单位通过了解都有种植油用牡丹的意愿。县药办组织技术人员前往商州区夜村镇高桥村油用牡丹种植基地和杨凌金山农业科技公司油用牡丹科技示范园进行了考察调研,形成了我县发展油用牡丹产业的调研报告。

一、油用牡丹的经济和药用价值

牡丹是一种多年生小灌木,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我国山东、安徽、甘肃、陕西等省多有分布。油用牡丹在绿化观赏、根部入药(丹皮)、加工花茶外,还可用牡丹籽提取食用油,牡丹籽油是仅次于橄榄油、棕榈油之后的第三大油品。作为生态树种,油用牡丹耐干旱、耐瘠薄、耐高寒,播种后除前三年没有产量外,高产期可达30-60年,稳定收益期40年,堪称铁杆庄稼。

首先,发展油用牡丹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油用牡丹是一种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具备突出的"三高一低"的特点:高产出(五年生亩产可达300公斤,亩综合效益可达万元)、高含油率(含油率22%)、高品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2%)、低成本(油用牡丹耐旱耐贫瘠,适合荒山绿化造林、林下种植;一年种百年收,成本低)。栽2年生小苗,每亩投资约1800元,第2年就开始有收益;栽3年生以上大苗,第3年就开始丰产。经营较好的油用牡丹可产籽600~800斤/亩,出牡丹籽油90~160斤。与传统粮油作物相比,单位面积产油量增加25%左右,具出油率高、油质佳的优点,参照进口橄榄油的价格计算,每亩可收益1万元,为种植粮食作物的8~10倍。从第一产业来讲,按油用牡丹每亩地每年结籽500斤、每斤籽10元计算, 每亩收入就达到5000元,而农民辛苦一年种植传统作物如玉米、大豆等每亩地收入大约在1000-1200元左右,因此,种植油用牡丹要比种植传统农作物每亩地多收入三千多元。即使倒茬或腾地不再收籽,每亩还可取丹皮500公斤,价值1万多元。从第二产业来讲,加工环节能从一亩油用牡丹全部实物中(不算根茎等续长部分)加工出高档食用油、高档化妆品、高档日用品、高档药物和防辐射产品,加工成成品后价值十几万元(根据加工技术和加工精细程度不同而有区别)。

 其次,油用牡丹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 与我县目前种植的猪苓、白芨相比,油用牡丹适应性强、适种范围广、易种植、好管理。能有效绿化荒山荒坡,减少水土流失,美化环境,且生长适应性强,适生范围广,丰产时期长。定植后40年可以不换茬,除前3~4年需锄草、施肥之外,基本不需要其它的人工管护,极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我县现在还有宜林地数万亩,为我县油用牡丹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加之我县正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油用牡丹发展地又能成为观光旅游的好去处,带动城乡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再次,发展油用牡丹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牡丹产业链包括种植、花卉、观赏旅游以及牡丹油、酒、饮料、茶、精油、食品(牡丹酱、牡丹糕)、化妆品等系列深加工,整个产业链环保、无污染,附加值较高,是典型的循环型产业。近年来,随着产品开发的深入进行,从牡丹根、籽、果荚、花、茎、叶等各个部分研发的高档食用油、高档化妆品、高级饮品和医药保健产品已投入市场,深受消费者欢迎,为广大农民和龙头企业走出了一条可再生资源充分科学利用的新路子,进而带动财政增收、农民就业。

第四,发展油用牡丹市场前景广阔。中国每年需要消费2500吨-3000万吨食用植物油,其中自产仅占40%,60%以上需要进口,因而食用油的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现在发现,牡丹是一个优质高产的油用植物,其实生苗三年即可形成产量,四年以后一些优良品种种籽年产量即可达200公斤以上,牡丹种子含油量高,且富含亚麻酸,亚油酸及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在目前已知的食用油中是最好的,在服务提高群众的生活和健康水平中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二、 适合发展区域

2013年以来,我市依托重点区域和城周绿化,已规划建设油用牡丹标准化示范基地10余处4000余亩,每到春季,商州沙河子、夜村等万亩集中连片的牡丹基地,成为花的海洋和人们踏青游玩的目的地。结合我县发展全域旅游的目标和三大流域均有群众自发种植牡丹的实际,把牡丹作为国土绿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新兴药材、油料植物发展切实可行。建议按以下思路发展:

1、建设牡丹观赏带。以乾佑河、社川河、金井河、金钱河沿岸,102和307省道、东红路、色杏路沿线村庄为重点,以民居房前屋后花坛、迎川面缓坡地和经济林下大面积种植油用牡丹。通过与其他园林树种、绿化树种、水杂果林、农作物品种的合理搭配,力争持续引导发展3-5年,形成公路、川道沿线牡丹观赏带,逐步形成全县城镇绿地、道路两旁、河流两岸国花飘香、万花竞放的新美景。为我县旅游业发展增添浓重的一笔。

2、建设牡丹观赏苑。以西川国家休闲农业示范园、营盘旅游产业园、凤凰古镇和秦岭美丽乡村、农家集群点为重点,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组织农户通过集中种植或花坛统一发展,打造牡丹观赏苑,进一步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从今年开始,对在建的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要求把油用牡丹作为主导绿化树种和主导产业,在重点区域和民居房前屋后大力种植,在耕地和空闲地积极推广。

3、结合退耕还林推广林丹间作。结合全县退耕还林地补植补造和绿化造林,在退耕地或经济林下空隙间作种植油用牡丹,有效绿化荒山荒坡,减少水土流失,美化农村环境。力争通过三年扶持引导,在我县南北线地区的农田地、荒山荒坡地全面种植,提高其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4、适度发展油用牡丹示范基地。在全县新农村示范村和秦岭美丽乡村创建村,规划建设5处150亩亩左右的油用牡丹示范基地,开展油用牡丹引种选育、试验研究和良种繁育工作。特别是今年有发展意愿的营盘镇安沟村、乾佑镇芦才沟、下梁镇马坪村、小岭镇胡岭村,优先安排发展引种示范基地,为全县规模发展积累经验。

 三、我县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建议

我县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为保证我县油用牡丹产业科学有序发展,建议从六个方面进行引导和扶持。

1.切实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发展油用牡丹产业,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和系统工程,要切实加强对发展油用牡丹产业的组织领导,做好组织、协调、指导和服务工作,为我县油用牡丹产业稳步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同时,通过行政、政策推动,加强群众宣传引导,切实提高各级各相关部门对发展油用牡丹产业重要意义和重要作用的认识,特别是提高农民的认识,使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广泛种植油用牡丹。

2. 认真组织实施,抓好典型示范。要根据牡丹资源现状、栽培历史、种植技术、经营管理水平和不同立地条件等,抓好南、北二线和秦岭美丽乡村、新农村示范村的示范种植工作,扶持2户油用牡丹收购、加工龙头企业,调动农民、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发展油用牡丹产业的积极性。 按照"平等协商、自愿合法、有偿有序"的原则,根据油用牡丹种植大户种植规模,对土地流转涉及的村组,鼓励群众通过转包、出租、互换、托管、转让、入股、转租倒包等形式,进行土地流转,规模连片发展种植基地,打造集观光、产业为一体的示范村。

3. 全面统筹安排,科学编制规划。要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立地条件、造林项目、社会经济状况,将牡丹产业发展规划与旅游开发、秦岭美丽乡村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重点区域绿化、林业重点工程、林下经济发展、农村环境整治等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同时,启发群众利用房前屋后、街头巷尾等,栽植油用牡丹,大力发展庭院经济。

4.培育良种壮苗,夯实发展基础。培育良种壮苗是发展油用牡丹产业的重要基础,培育良种壮苗工作十分重要。要充分利用已经选出的适生性强、产量稳定、含油率高和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抓紧扩大繁育优良苗木。要在适生区和集中分布区,选择立地条件好的地方,建立骨干示范苗圃和良种繁育基地,确保种苗质量安全。

5.做好科技服务,培植龙头企业。质量与效益事关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前景,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使优良品种繁育、丰产栽培、抚育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配套技术,真正让农民掌握并运用到生产中去,切实提高油用牡丹集约经营科学水平。由县药办、林业等部门牵头,策划油用牡丹种植和加工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收和极积引导民间、社会资金兴办油用牡丹发展龙头企业。要大力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农户连基地,龙头带企业的良性双赢发展目标,逐步将油用牡丹由种植向深加工产业发展,完善和延长油用牡丹产业链,培植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6.制定优惠政策,筹集扶持资金。油用牡丹种植长期受益但前期需要较大投入,国家财政部《关于整合和统筹资金支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陕南一县一产业等政策都对牡丹产业,特别是牡丹油加工产业有较大的项目资金支持。目前我县在牡丹油加工领域没有形成实质性产业,享受的政策优惠较少。 建议把发展油用牡丹列入退耕还林等工程造林项目,制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油用牡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发展油用牡丹产业实行以奖代补。整合使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财政扶贫资金、农业专项资金、农业产业化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等,加大对发展油用牡丹产业的投入。通过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资等途径,加快产业培育步伐。

 

 

文稿编辑:陈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