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财政预算决算 > 

柞水县202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来源:财政局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2-03-23 17:57

2022317日在柞水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次会议上的书面报告

柞水县财政局  李邦余

 

各位代表: 

受县政府委托,现将全县202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财税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来陕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和县委十九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瞄准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在坚守“三保”底线的基础上有效保障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财政预算执行总体情况良好。

(一)2021年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主要收支科目详见预算草案附表,下同)

2021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42822万元,占预算41200万元的103.94%,同比增长7.2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0023万元,占调整预算20000万元的100.12%,同增长25.39%。

2021年全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13076万元,占调整预算220990万元的96.42%,同比下降3.31%。

2021年县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9835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9.18%,同比增长24.86%

2021年县本级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9778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206000万元的96.01%,增长5.26%,实现了收支平衡目标。

(二)2021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2021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30934万元其中县级政府性基金收入15252万元,占预算的100%,同比增长21.75%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收入639万元债务转贷收入11444万元,调入资金11万元,上年结余3588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21061万元,占预算的69.8%,同比增加18.77%。

(三)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完成80万元,占预算的100%;国有资本经营支出完成80万元,占预算的100%,当年预算收支平衡。

(四)2021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2021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32781万元,占预算的113.79%;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完成32781万元,占预算的113.79%,当年预算收支平衡。

)政府性债务情况。2021年省政府代发我县新增地方债券17116元,年末全县政府性债务限额调整为27.51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为20.11亿元,专项债务7.4亿元。年末系统内实际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为21.33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为15.67亿元,专项债务5.66亿元。当年已偿还地方债券本金3965万元,债务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

目前,省市补助结算对账正在进行,最终数据尚未确定,待决算批复后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六)2021年主要工作

1.强化税收征管,着力挖潜增效。健全和完善税收协同共治管理机制,定期研判收入分析,对税收征管薄弱环节精准发力,做到应收尽收、挖潜增收。设立融资担保基金,为22家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贷款2.5亿元,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全年新增减税降费1963万元,减轻市场主体负担1.3亿元,降低了实体经济经营成本。落实稳增长、促发展各项优惠措施,统筹拨付工业发展专项资金5200万元,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引导全县56个部门向上争取到位资金10.8亿元,占年度计划9.27亿元的116.6%,有效缓解财政压力。增强财政统筹能力,盘活单位存量财政资金3296万元,支持重点领域发展。

2.优化支出结构,着力保障重点。严格执行县人大批准的预算,全面落实预算单位支出主体责任,建立财政资金直达监控机制,压缩“三公经费”支出,夯实“三保”基础。全县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效保障,其中教育支出32055万元,增长1%;公共安全支出5860万元,增长3.9%;城乡社区支出16142万元,增长59.68%;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2714万元,增长71%有效支持了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交通运输、住房保障等公共事业发展,促进了发展改革成果均等共享。安排专项资金7885万元,用于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和秦岭生态保护修复。

3.加大统筹力度,着力改善民生。全力以赴兜住基本民生底线,全面落实普惠性、基础性民生政策。全年用于民生领域支出18.1亿元,新增财力用于民生领域支出占当年新增财力的86.2%以上。落实城乡低保、临时救助、特困救助、残疾人等生活补助资金15008万元,兜实兜牢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拨付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及取暖费13343万元,保障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改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能力提升投入资金2485万元,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县级配套资金634万元,拨付新冠肺炎防控专项资金677万元,确保我县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有序开展;落实稳岗就业政策,促进就业创业资金2580万元。争取县中医院迁建专项债券资金3000万元,加快了中医院迁建步伐,改善群众就医难的问题。投入354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城区一中跨河大桥、迎宾大道人行天桥、下梁新城广场及停车场等15件民生实事,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全面提高。

4.支持乡村振兴,着力巩固提升。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保障乡村振兴资金需求,共筹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64610万元,其中县本级投入2830万元,有力支持了“”特色产业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积极推进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实施整合项目492个,其中产业项目333个,使用资金21897万元,占整合资金的75.6%,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59个,使用资金7046万元,占整合资金的24.4%,确保了整合资金用于产业发展达到60%以上的要求。安排财政奖补资金685万元,实施项目35个,有效解决了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弱项。

5.深化财政改革,着力提升效能。将改革作为破解难题,争取工作主动,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举措。以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为核心,细化部门预算编制流程,建立项目库,设定绩效目标,强化预算执行监督。建立直达资金监控机制,全年分解下达直达资金预算33398.53万元,下达率100%,资金支出33398.53万元,支出率100%,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按照公开常态化、透明化的要求,及时公开了78个预算单位部门预决算和 “三公”经费预决算。推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全覆盖,155个单位按时完成了报告的编制,为开展政府信用评级、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改进政府绩效监督考核、防范财政风险等提供支持。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对81个预算单位的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和126个专项资金支出绩效目标进行了审核批复,并对202036个县级部门整体支出绩效和37个专项资金项目支出绩效进行评审,涉及资金2.7亿元,促进了财政资源有效配置和资金使用效益。制定县级融资平台整合升级实施方案,开展资产资源审计调查和资产评估,融资平台公司整合升级工作稳步推进。

6.完善财政管理,着力加强监管。拓宽财政监管广度和深度,将财政监管水平提升一个新高度。全年财政投资评审项目125个,审定金额71644.62万元,审减净额5809.76万元,审减率7.5%。实施采购业务1197批次,采购资金2.43亿元,资金节约率达到12.75%,节约资金3100万元。全县国有资产全部纳入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动态监管,进一步规范了国有资产划转、出租、出卖、置换、报废等流程,实现了常态化和规范化目标。组织粮食领域腐败问题治理、惠民惠农“一卡通”专项治理等工作检查17次,及时整改了财政资金监管薄弱环节。通过“一卡(折)通”兑付系统发放城乡低保、生态补偿、扶贫产业奖补等47项150批次1.69亿元,发放率达到100%。优化财政所的岗位设置,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全面规范了财政所管理体制。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全县财政发展历经艰辛、饱经考验的一年。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尽管过程非常艰难,但结果好于预期,这主要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科学决策、坚强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及各位代表委员们的监督指导、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财政运行管理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一是新兴财源培育成长不快不优,可用财力不足,“三保”支出、刚性支出有增无减,收支平衡难度不断增大;二是一些部门重分配轻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需要进一步提高;三是政府性债务规模较大,政府债务负担过重,还本付息压力逐年增加,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的任务进一步加大;四是国资国企改革还需加快推进,国资国企需要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2年财政预算安排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财政工作既面临新的机遇,又要应对诸多挑战。一是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并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为财政收入固本强基明确了方向;二是推动财力下沉,更好支持基层政府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和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国家对基层政府倾向性的政策更多,力度更大,势必会享受政策红利;三是西康高铁、曹坪抽水蓄能电站等大型项目的启动以及国家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都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我们也要冷静客观地看到一些不利因素,一是随着中央支持小微企业新的减税降费措施的实施,减税的幅度和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完成财政收入的难度加大。二是县域经济总量依然偏小,主导产业不稳定,工矿企业复产规模缩减,税收增长逐渐在缩水,新兴财源建设项目少,产业结构不优,经济效益偏低,难以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三是生态环境保护、义务教育均衡县达标、基本民生保障、全民大健康、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刚性支出持续攀升,同时重点项目建设投入和到期债券还本付息负担沉重,财政收支矛盾日益显现。

综合分析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2022年财政工作和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财政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加强财政资源统筹,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充分发挥财政支撑、引导和保障作用,将“财为政服务”落实到财政工作全过程,促进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为“三高三区”新柞水作出新的贡献。

(一)2022年公共财政预算安排草案(主要收支科目详见预算草案附表)

全县财政总收入预期目标44100元,同比增长3%,地方财政收入预期目标21000元,同比增长5%。其中税收收入14800万元,非税收入6200万元。

21000元的地方财政收入和现行财政体制计算,2022年全县年初总财力为224600元,扣减当年专项上解2750元和专项转移支付支出110000万元,县级可安排财力为111850万元,增长6.6%。按收支平衡的原则,2022年全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224600元,剔除中省提前告知的专款补助不可比因素后,县级预算支出安排111850元,比上年预算增长6.6%。

2022年县本级地方财政收入预期目标21000元,同比增长5%。按21000元的地方财政收入和现行财政体制计算,2022年县本级年初总财力为210450元,扣减当年专项上解2750元和专项转移支付收入108800元,县本级可安排财力为98850元,增长8.48%。按收支平衡的原则,2022年县本级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10450元,剔除中省提前告知的专款补助不可比因素后,县本级预算支出安排98850元,比上年预算增长8.48%。其中:

——个人部分支出预算61685万元,主要用于机关事业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方面,包括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障缴费、交通补贴等。

——保基本运转公用支出预算15439万元,主要用于机关事业商品和服务支出以及机关事业资本性支出等。

——项目支出预算21726万元,主要是安排民生保障项目县级配套4033万元,项目前期费800万元,秦岭生态保护基金300万元,信访基金120万元,农村环卫政府购买服务600万元,疫情防控专项经费300万元,偿债准备金10493万元(到期债券付息6747万元,偿还政府性工程款欠款3746万元),财政扶贫资金投入2880万元外宣经费150万元,扫黑除恶专项经费50万元,总预备费2000万元(按预算法规定比例提取)。其他还有8.58亿元的硬性支出和急需安排的重点项目支出无法列入年初预算盘子,只能通过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和招商引资等方式确保年度预算收支平衡。

综合考虑财力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以及新增政府债券的增加等因素,预计全县财政总支出将达到230000万元。

(二)2022年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草案。2022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计划安排12810万元,主要是预计完成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12000万元,下降18.61%;基金预算支出计划安排12810万元,下降24.62%,主要是安排土地收储征收成本费用7680万元,专项债券还本付息323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改善1000万元,支持乡村振兴农业农村项目900万元

(三)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草案。经测算,2022年县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为80万元,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为80万元,主要用于国有企业的费用性和资本性支出。

(四)2022年社会保障基金预算安排草案。2022年全县社会保障基金收入计划安排31088万元,增长7.91%,社会保障基金支出计划安排31088万元,增长7.91%。

三、2022年财政工作任务

(一)努力增收节支,确保财政平稳运行。强化全县一盘棋思想,上下联动、齐心协力增收节支,确保财政平稳运行。加强财政、税务、非税征管执收部门统筹协调,抓实抓细组织财政收入工作,依法依规加强征管,深挖增收潜力。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强化债券项目管理,发挥债券资金成效,带动扩大有效投资。强化支出管理,建立健全厉行节约长效机制,一般性支出和一般项目支出压减10%、“三公”经费压减5%,从严控制非刚性、非重点、非急需支出,集中财力办大事,将更多资金用于保障民生等重点领域投入。正确处理促发展和防风险的关系,加强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和限额管理,增强财政运行稳定性和风险防控有效性。

(二)加力提质增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提质增效的积极财政政策,从优化结构和加强管理着眼,进一步完善政策实施机制,着力在及时、精准、有效上下功夫,切实提升政策效能和资金效益。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持续发挥减税降费政策效应,将更多资源让渡给市场主体,鼓励骨干税源企业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以保促稳,以稳促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大力培育新兴财源,支持发展新经济新业态,促进“一主两优”产业、数字经济、生态旅游等健康发展,推动产业升级。着力探索强税工程的抓手、路径、载体,努力改善税源结构,支持大西沟矿业等“链主”企业技术改造,着力延链补链强链,增强发展后劲,夯实增收基础。从促进产业链完善,解决招商引资难点,提升企业产出效益等重点方面着手,发挥好工业发展基金、旅游发展基金、电商发展基金、木耳产业发展基金以及项目前期费的引导作用,充分体现财政政策的整合效应。加大资金安排精准投入,支持土地征迁、收储和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土地价值,形成投入产出良性循环。

(三)着力保障民生,持续增强人民幸福感。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思想,优先安排民生投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三保”优先,开展县级“三保”预算编制预先审核,兜紧兜牢“三保”底线。聚焦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短板突出的问题,继续支持城区二幼、县医院等项目建设。持续大力支持公共安全、社保、就业、卫生、文化、体育、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社会保障资金监管,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致力于财政对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的投入,进一步强化对帮扶重点人群、重点对象的政策兜底,大力发展木耳产业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有力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需求。

(四)致力深化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财政政策体系,发挥财政资金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着力解决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定期开展“一卡通”、城乡低保、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等领域专项资金检查,实行跟踪问效。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创新预算管理方式,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硬化责任约束,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强化专项债券资金使用管理,完善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债务风险等级控制在“绿色”范围之内。深入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不断完善直达资金动态监控机制。严格执行《陕西省政府投资管理办法》,规范项目实施程序,加强对重大支出政策、重大专项资金、重大政府投资项目的绩效评价,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改变预算资金分配的固化格局,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预算管理水平。

各位代表,做好2022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和县政协的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开拓创新,团结一心,扎实苦干,乘改革东风,谋发展之道,行务实之举,办惠民之事,圆满完成财政工作任务,为推进建设“三高三区”新柞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附件1

有关用语说明

“三保”:即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2019年,为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中央要求各级坚持“过紧日子”,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优先保障干部职工工资发放、保障机关事业单位正常运转、保障基本民生支出兑付到位,同时要求坚持“两个优先”,即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坚持国家标准的“三保”支出在“三保”支出中的优先顺序。2020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一些地方财政受疫情影响较大,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2020年3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支持基层政府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是保障群众切身利益的基本要求,也是推动政府履职和各项政策实施的基础条件。

一般债券:指省政府为没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的、约定一定期限内主要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还本付息的政府债券。

专项债券:指省政府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的、约定一定期限内以公益性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还本付息的政府债券

一般性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是地方政府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统筹安排、使用的补助资金,主要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革命老区转移支付、固定数额补助等。主要用于均衡地区间财力配置,保障地方政府日常运转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专项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是上级政府下级政府给予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引导下级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

“六稳”“六保”:2018年7月,提出“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把“六稳”作为实现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基本要求。2020年提出了“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的新任务。

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的财政性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央直达资金:为确保中央有关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中央财政实行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简称直达资金)。直达资金按照“中央切块、省级细化、备案同意、快速直达”的原则分配。财政部主要按照因素法将资金切块到省,省级财政部门统筹本地实际提出细化到市县的分配方案报财政部备案,财政部审核提出意见反馈省级财政部门,省级财政部门进行相应调整后直接下达到市县。同时建立资金监控系统,在对直达资金单独下达、单独标识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动态监测,确保数据真实、账目清晰、流向明确。

陕西“财政云”:2017年,陕西省财政厅党组提出了“加快财政信息一体化建设,构建‘陕西财政云’的战略构想。采用全面云化模式,实现各区域基础设施的云化+财政应用微服务化,采取大应用拆分成小应用,快速迭代、持续交付、资源弹性分配,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充分发挥云的优势,彻底解决长期困扰财政部门的数据标准庞杂、业务流程脱节、信息资源分散、数据无法共享等问题。全面推广使用部门预算、集中支付、公务卡、会计核算核心业务系统,实现业务衔接一体化、管理流程一体化、数据标准一体化、信息资源一体化、省到市县镇一体化。

政府债务限额:根据《预算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经全国人大批准,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年度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等于上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加上当年新增债务限额(或减去当年调减债务限额),具体分为一般债务限额和专项债务限额。地方政府债务总限额由国务院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

债务余额:是指地方政府在国务院批准的分地区限额内举借债务的余额。一般债务应在一般债务限额内举借,一般债务余额不得超过本地区一般债务限额;专项债务应在专项债务限额内举借,专项债务余额不得超过本地区专项债务限额。

预算绩效管理: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增强单位支出责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优化公共资源配置、节约公共支出成本。它强化政府预算为民服务的理念,强调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要求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中更加关注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要求政府部门不断改进服务水平和质量,花尽量少的资金、办尽量多的实事,向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使政府行为更加务实、高效。

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22年预算草案报告汇报(正式材料) -(预算表) (1).pdf



文稿编辑: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