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份至10月,是柞水县营盘镇的旅游高峰期,这里山水相依、美景如画,游客摩肩接踵,纷至沓来。走进终南山寨景区步行街,大大小小石板建成的各类民宿和餐馆依山傍水、鳞次栉比,每走一步都是风景。映入眼帘的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和各色争奇斗艳的花草,传入耳中的是悦耳的音乐声和潺潺的流水声,游客们一边享受当地特色美食,一边欣赏自然风景,用心体味什么叫作“慢生活”。来到景区的峡谷运动乐园,年轻人和孩子们可以体验这里的各类水上户外探险项目,大脚丫、缅甸桥、浮桩桥、水上飞、悠悠桥……人在山水之间游动,水在脚下,人在水上做各种各样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益智而有趣,惊险而刺激,每一项都那么贴近自然。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压力的增大,都市人希望能够亲近山水自然,到一个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的地方休闲娱乐,释放压力,让心灵回归生活本真。柞水县委、县政府瞄准这一机遇,大力挖掘营盘镇依托的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和终南山寨景区这两大热门旅游地的良好生态优势,融合当地文化特色,让游客在这里体验最原始的田园生活和最纯粹的乡土文化,实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愿望。
2020年12月17日下午,从国际慢城协调会线上会议传来好消息,国际慢城联盟总部为柞水县营盘镇授牌,这标志着该镇正式加入“国际慢城”大家庭,成为西北首个、全国第13个“国际慢城”。这一殊荣离不开宁商两地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精心安排,更离不开两地干部群众的守望相助,通力协作。
今年8月28日,江苏省省委常委、南京市市委书记张敬华率团,在商洛市委书记郭永红的陪同下来到商洛考察,第一站就来到了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了解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南京代表团成员纷纷表示:来到秦岭,看到这么好的生态,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秦岭是中华民族的祖脉,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保护生态这个问题上,南京和商洛有共同的责任和使命。充分借鉴秦岭生态保护的经验做法,扎扎实实把长江大保护抓出更大成效,切实把“两个维护”体现在具体行动上、体现在实际成果上。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和商洛市委书记郭永红经过商谈,初步确立了营盘镇创建“国际慢城”的工作目标。
考察过程中,高淳区委书记吴勇强与柞水县委书记陈璇就全力推进共同打造柞水国际慢城事宜商讨了具体内容,围绕两地今年以来扶贫协作与经济合作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明确了下一步重点工作任务。
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大战略、大举措。自1996年高淳柞水确立结对帮扶关系以来,两地已携手走过20多个年头,特别是随着新一轮苏陕协作开展以来,两地在产业合作、人才支援、劳务协作等方面合作持续深入,在乡村振兴、精准脱贫上真抓实干,在城市发展、产业升级上力求突破。如今的高淳和柞水,不仅仅是对口帮扶、协同发展的好伙伴,更是互学互鉴、共同进步的好战友。目前两地都在开展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县创建,这更加激发了两地在景区开发、要素配置上的互学互通,在丰富旅游产品、深挖文化内涵上的互相启发,在共同推动旅游资源、相关产业、公共服务上的全方位提升。
为更充分发挥宁商两地生态资源优势,进一步携手保护好生态环境、做好生态旅游文章,在8月29日上午召开的南京—商洛产业扶贫推进大会上,江苏高淳国际慢城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与陕西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专门签订了《南京高淳区—商洛柞水县共创柞水国际慢城合作协议》,这标志着南京、商洛两地领导经过商洽,正式确定了柞水创建“国际慢城”的工作目标。国际慢城的成功创建,是南京市和商洛市,高淳区和柞水县携手合作的重要成果,标志着苏陕协作不断迈向更高水平和更深层次。
在创建国际慢城的过程中,柞水县委、县政府不遗余力,合作协议签约后,县上第一时间创建了工作领导小组并在牛背梁管委会组建了创建机构,形成了齐抓共创的创建格局,为后续创建工作的有序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为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柞水县积极加强与高淳区的联系沟通,今年8月29日,县上邀请高淳区国际慢城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专家到营盘镇进行实地检查指导,9月18日,牛背梁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又前往高淳区固城湖水慢城考察学习,并及时递交了相关创建资料。10月16日至19日,柞水县相关负责人再次前往苏州参加中国国际慢城技术协调会,在这次会议上,相关专家用中文和意大利语重点推介了中国慢城候选地区陕西柞水。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广泛学习交流后,柞水县严格按照创建标准,紧密结合辖区发展实际,谋划了国际慢城创建项目,计划投资1亿元完善慢城标识标志系统、智慧网络以及绿化美化亮化、内部交通等配套服务设施,全面提升国际慢城区域内服务水平。
近年来,高淳区和柞水县在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号角声中,持续推动对口帮扶工作向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发展。高淳区紧盯带贫益贫、突出资金效益,精心谋划、严格筛选,自2017年至今,累计实施苏陕扶贫项目75个,投入资金1.31亿元,拉动投资7.29亿元,带动柞水约2.5万多名贫困人口增收;为了支持柞水木耳产业发展,高淳区大力投资,推动柞水5个菌包生产厂和木耳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带动全县44个村建立木耳基地、6944户贫困人口实现增收;为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高淳区帮助柞水县在黄金移民安置社区招引、建设了陕西首个外贸项目——宁商服饰产业园,同时组织江苏70多家企业向柞水提供就业岗位11553个,柞水向江苏输出劳动力1088人次,其中贫困劳动力356人次;两地通过“苏陕扶贫协作+公司合作社+农特产品+互联网”消费扶贫模式,推动建成了5家柞水名优土特产实体店、6家协作店,销往江苏南京市场农副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额达1.2亿元,柞水木耳被评为最受南京市民欢迎产品,柞水“盘龙七”系列道地中药材列入了江苏省医药采购目录。
此外,高淳区也非常重视人才的积累,累计选派3名党政领导、36名“三支”人才驻扎柞水,为柞水培训干部280多人次、专业技术人才390人次,尤其是援柞医疗帮扶队在柞水县医院引进新技术30多项,开展专家门诊急诊、巡诊义诊1.3万多人次;高淳区争取到了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社会福利基金等社会组织为柞水捐赠了价值2500多万元的医疗设备、图书、衣服等物资,援建希望小学、村卫生室等一批民生项目,直接或间接受益贫困对象达万人,有力彰显了心手相牵的深情厚谊。